林肯智“蓄意重伤叶新田”案,终于在法庭下判后暂时告一段落。凶手林肯智只被判2天监禁外加6千罚款,而实际坐牢时间,却只有几个钟头。如此重罪轻判,在讲求“透明化”的当下,让我这个旁观者,左看右看,都看不透为何会这般“雷声大、雨点小”。以下是我的疑问,公开发表,希望集思广益,还原事情真相。
1. 主控官本来以刑事法典第323条文提控林肯智(该条文的最高刑罚是监禁2年加罚款),后来觉得此条文刑罚太轻,不足以严惩“蓄意重伤他人“罪,就改用325条文提控,此条文最高刑罚是监禁7年加罚款,也就是说,控方觉得监禁2年根本不足以惩罚林的罪行,但到正式宣判时,林却只需坐牢2天!落差如此之大,令人费解。控方如果不上诉,就应该向人民解释为何当初要修改控状。
2. 林的律师说林是“一时冲动”才重拳击伤叶新田。我的疑问是∶叶当时正向新院毕业生演讲,而且只讲到第三句,林就上台挥拳。叶的那三句开场白,如何会让林“冲动”得上台打人,而且击中要害?一个校友,冲动到在毕业典礼上当众拳打董事长,必有深仇大恨。请问已经成年的林肯智,你恨什么?
3. 林行凶时身穿两件上衣(外面是工作人员制服,里面是便装),行凶后立刻飞奔下山,并快速脱掉制服,逃逸无踪。如果林真的是“一时冲动”,怎么会事先穿上两件衣?又如何解释他那么镇定的脱衣逃跑?事先做好准备的行动,必然是“预谋”,而非“一时冲动”。因林获轻判,叶不追究,所以,我们无法追查是谁指使、谁安排。林行凶的画面,太过震撼,掩盖了画面下鬼祟的主谋和帮凶,让林承担了所有的罪责与压力,而主谋则逍遥法外。
4. 很多刑事案的发生,如打人、杀人等,都是一时冲动、情绪失控造成。但情绪失控必然是双方正面冲突才会发生。事不关己的话,不可能“一时冲动”。叶新田根本不认识林肯智,整个新院风波,叶没骂过林,也没对校友作指责,叶、林之间,根本不可能存在正面冲突。既无“正面冲突”,何来“一时冲动”?
5. 就算是“一时冲动”,就可以原谅吗?“一时冲动”打人、杀人,无罪吗?“一时冲动”贩毒,可以逃过法律制裁吗?“一时冲动”自杀,都会被提控,为何林“一时冲动”蓄意重伤他人,就该原谅?这是什么道理?
6. 林重伤叶,是一个事实。不管他是个人行动或受人指使,都和新院风波脱离不了关系,也和当时叶被疯狂抹黑,柯被极力美化有关。柯及几个主任,才是风波的关键人物。如果上台打叶者,是这几个“风眼里”的人,“一时冲动”说就能成立。他们不出手,却让一个已经离校的“前学生”代劳,只能说明林确属“冲动”型青年,有勇无谋,才会出来(或被利用)行凶。他在法官下判后只说“对不起父母”,明显的暗示他被利用。因为若他真的恨叶而重拳出击,闻判后比会说“对不起叶董!”就像小子打老子,上庭忏悔时,必然说“对不起,老豆!”另一方面,他只说对不起父母,没说对不起受害人,是在暗示父母为他的罪行“付出”很多吗?
7. 林直到法官下判后,都不对叶说声“对不起!”,说明他根本没有悔意,加上叶新田也发表声明澄清根本没有收到林的亲笔道歉信,证明林的代表律师对传媒说林两次向叶道歉却不受理是天大谎言。有论者还在利用“道歉”事再度丑化叶新田,可惜他们始终没能证明林有亲自道歉。道歉必须“亲自”来,才显诚意。后背对长辈的一声道歉都要假手他人,说明林根本不想道歉。
8. 一些跳梁小丑一而再无所不用其极地胡乱指责叶,其实是在袒护凶手。为何他们要袒护凶手?因为使用暴力是他们语言暴力的延续(或升级),他们一定要将暴力合理化,那么他们的所有谩骂,才会自觉合理。
9. 林打了人不认错、不道歉,还要用慌言再度伤害叶,说明此人品质不善,根本不值得华社维护、关爱。华社无需再浪费资源与气力,去维护一个目无尊长、鲁莽冲动、死不认错的凶手。
10. 林打叶这起案件的可怕之处,还在于在一些恶棍的精心策划下,打人的凶手好像是英雄,而被打的受害人却变成“不接受道歉”、“毁了年轻人的大好前途”、“小气“的坏人,应该受到谴责。在一些评论人及媒体的炒作下,凶手变成受害人,而受害人不仅得不到同情,反而好像变成凶手。如此颠倒是非,混淆黑白的炒作方式,如果成为大家认可的道德标准,我不敢想象接下来会沦落到什么地步!
11. 林搞出那么大件事,却只坐几小时监牢,连牢房的床都没机会睡一晚,令人难以置信。林的“入狱”,简直就像无罪释放一般,等于没有受到惩罚。打得人家那么伤,却可以轻轻松松到监牢走一圈就回家,白白成了名人,实在过瘾!如此“示范”,罪犯岂知悔改?如何警戒他人?以后,年轻人“有样学样”,打伤名人可以成为一个“行业”了!
12. 如此“高回酬、低风险”的成名途径,举世无双,可叹有人还在为此感到“欣慰”!— 欣慰凶手不必坐牢;欣慰凶手前途无量;欣慰语言、行为暴力获得胜利;欣慰“围剿老叶”成功,欣慰“精英团队”威力无限大,没人够他们斗!
从林肯智事件,我们可以看到,一小撮“精英”,会造成多大的破坏。就像一滴墨水足以弄黑整池水,一堆坏蛋,就能搞到社群一团糟。我们如果不能从中汲取教训,并加以警惕,华社和华教就永无宁日。♣
罪案已判,疑团未解
林肯智“蓄意重伤叶新田”案,终于在法庭下判后暂时告一段落。凶手林肯智只被判2天监禁外加6千罚款,而实际坐牢时间,却只有几个钟头。如此重罪轻判,在讲求“透明化”的当下,让我这个旁观者,左看右看,都看不透为何会这般“雷声大、雨点小”。以下是我的疑问,公开发表,希望集思广益,还原事情真相。
1. 主控官本来以刑事法典第323条文提控林肯智(该条文的最高刑罚是监禁2年加罚款),后来觉得此条文刑罚太轻,不足以严惩“蓄意重伤他人“罪,就改用325条文提控,此条文最高刑罚是监禁7年加罚款,也就是说,控方觉得监禁2年根本不足以惩罚林的罪行,但到正式宣判时,林却只需坐牢2天!落差如此之大,令人费解。控方如果不上诉,就应该向人民解释为何当初要修改控状。
2. 林的律师说林是“一时冲动”才重拳击伤叶新田。我的疑问是∶叶当时正向新院毕业生演讲,而且只讲到第三句,林就上台挥拳。叶的那三句开场白,如何会让林“冲动”得上台打人,而且击中要害?一个校友,冲动到在毕业典礼上当众拳打董事长,必有深仇大恨。请问已经成年的林肯智,你恨什么?
3. 林行凶时身穿两件上衣(外面是工作人员制服,里面是便装),行凶后立刻飞奔下山,并快速脱掉制服,逃逸无踪。如果林真的是“一时冲动”,怎么会事先穿上两件衣?又如何解释他那么镇定的脱衣逃跑?事先做好准备的行动,必然是“预谋”,而非“一时冲动”。因林获轻判,叶不追究,所以,我们无法追查是谁指使、谁安排。林行凶的画面,太过震撼,掩盖了画面下鬼祟的主谋和帮凶,让林承担了所有的罪责与压力,而主谋则逍遥法外。
4. 很多刑事案的发生,如打人、杀人等,都是一时冲动、情绪失控造成。但情绪失控必然是双方正面冲突才会发生。事不关己的话,不可能“一时冲动”。叶新田根本不认识林肯智,整个新院风波,叶没骂过林,也没对校友作指责,叶、林之间,根本不可能存在正面冲突。既无“正面冲突”,何来“一时冲动”?
5. 就算是“一时冲动”,就可以原谅吗?“一时冲动”打人、杀人,无罪吗?“一时冲动”贩毒,可以逃过法律制裁吗?“一时冲动”自杀,都会被提控,为何林“一时冲动”蓄意重伤他人,就该原谅?这是什么道理?
6. 林重伤叶,是一个事实。不管他是个人行动或受人指使,都和新院风波脱离不了关系,也和当时叶被疯狂抹黑,柯被极力美化有关。柯及几个主任,才是风波的关键人物。如果上台打叶者,是这几个“风眼里”的人,“一时冲动”说就能成立。他们不出手,却让一个已经离校的“前学生”代劳,只能说明林确属“冲动”型青年,有勇无谋,才会出来(或被利用)行凶。他在法官下判后只说“对不起父母”,明显的暗示他被利用。因为若他真的恨叶而重拳出击,闻判后比会说“对不起叶董!”就像小子打老子,上庭忏悔时,必然说“对不起,老豆!”另一方面,他只说对不起父母,没说对不起受害人,是在暗示父母为他的罪行“付出”很多吗?
7. 林直到法官下判后,都不对叶说声“对不起!”,说明他根本没有悔意,加上叶新田也发表声明澄清根本没有收到林的亲笔道歉信,证明林的代表律师对传媒说林两次向叶道歉却不受理是天大谎言。有论者还在利用“道歉”事再度丑化叶新田,可惜他们始终没能证明林有亲自道歉。道歉必须“亲自”来,才显诚意。后背对长辈的一声道歉都要假手他人,说明林根本不想道歉。
8. 一些跳梁小丑一而再无所不用其极地胡乱指责叶,其实是在袒护凶手。为何他们要袒护凶手?因为使用暴力是他们语言暴力的延续(或升级),他们一定要将暴力合理化,那么他们的所有谩骂,才会自觉合理。
9. 林打了人不认错、不道歉,还要用慌言再度伤害叶,说明此人品质不善,根本不值得华社维护、关爱。华社无需再浪费资源与气力,去维护一个目无尊长、鲁莽冲动、死不认错的凶手。
10. 林打叶这起案件的可怕之处,还在于在一些恶棍的精心策划下,打人的凶手好像是英雄,而被打的受害人却变成“不接受道歉”、“毁了年轻人的大好前途”、“小气“的坏人,应该受到谴责。在一些评论人及媒体的炒作下,凶手变成受害人,而受害人不仅得不到同情,反而好像变成凶手。如此颠倒是非,混淆黑白的炒作方式,如果成为大家认可的道德标准,我不敢想象接下来会沦落到什么地步!
11. 林搞出那么大件事,却只坐几小时监牢,连牢房的床都没机会睡一晚,令人难以置信。林的“入狱”,简直就像无罪释放一般,等于没有受到惩罚。打得人家那么伤,却可以轻轻松松到监牢走一圈就回家,白白成了名人,实在过瘾!如此“示范”,罪犯岂知悔改?如何警戒他人?以后,年轻人“有样学样”,打伤名人可以成为一个“行业”了!
12. 如此“高回酬、低风险”的成名途径,举世无双,可叹有人还在为此感到“欣慰”!— 欣慰凶手不必坐牢;欣慰凶手前途无量;欣慰语言、行为暴力获得胜利;欣慰“围剿老叶”成功,欣慰“精英团队”威力无限大,没人够他们斗!
从林肯智事件,我们可以看到,一小撮“精英”,会造成多大的破坏。就像一滴墨水足以弄黑整池水,一堆坏蛋,就能搞到社群一团糟。我们如果不能从中汲取教训,并加以警惕,华社和华教就永无宁日。♣
16 年 ago 华教问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