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“快餐”何必赶尽杀绝!

《双折射》专栏

西式快餐风行全球几十年,十分得宠,特别是小孩,无快餐不快,出外用餐,问∶“要吃什么?”答案几乎都是KFC, MacDonald, Pizza之类。现代父母24孝,大半都会“听话”带孩子进快餐店,我也是如此。

可是,风水轮流转,现在有人呼吁卫生部禁止快餐广告,英国皇太子甚至提出“关闭快餐店”的主张,理由都是“快餐不利健康”。

我也同意快餐的营养成分不很均衡,但对“禁止快餐广告”或“关闭快餐店”之类的提议,就觉得未免小题大做,而且有“歧视”之嫌。怎么说?

看看我们周遭的其他用餐地点如嘛嘛档、街边食档、茶餐室、大饭店甚至大酒店等等,他们所提供的食物很健康吗?

嘛嘛档食物油腻,不是油炸就是煮咖哩。油炸食品之所以“坏”,关键在用于来炸的“油”,其次才是下油锅的鱼或肉。食油长时间高温加热,会分解,产生毒素。我家炸后食油,一概倒掉。可是,小贩们呢?他们能有我这么“大手笔”吗?再者,咖哩不但含油量高,胆固醇也高(来自煮咖哩必备的椰浆),很健康吗?

小贩们不仅不会把炸过的食油倒掉,可能还会在锅中油少时加些“新油”下去,听说这样热油加冷油,新油掺旧油更不利健康。用这种“万年油”炸熟的东西,吃一快就“胜过”吃一堆快餐。我还听说,小贩们的油,有些是向快餐店买的。因为快餐店要保持食物品质,听说油炸过2次就倒掉 — 倒去那里?据说是“倒入”小贩们的油锅里,继续炸东西卖给路人。就因为快餐店如KFC用油量极大,其老板甚至可以在棕油期货市场呼风唤雨。

有人说,油炸食品高油,高胆固醇,实际情况可能刚好相反。如果你有吃过猪油渣,应该知道肥油炸后会成渣,也就是油都炸出来了,胆固醇也随油而去,猪油不油了,成为香脆可口的炒菜、炒面的绝配 — 猪油渣。

说到鱼和青菜,我最近在某著名中医师处看到一篇文章∶《吃鱼会致病》,理由是,海水、河水污染严重,鱼活在水中,无一幸免。— 除非是深海鱼。但深海鱼身娇肉贵,为了保质,难免要用防腐剂或严密的保鲜措施,否则从深海老远运到城市餐厅,肯定变臭鱼。日本、台湾的保鲜工程严谨,消费人吃到的深海鱼,可能还很鲜美。我国的水平差很远,如果阁下还是认为“吃鱼很好”,请把防腐剂的“好处”一并算进去。另一方面,目前淡水鱼又多又新鲜又便宜,巴刹、超市、餐馆到处都有。这些本地池塘产品,几小时内可运到目的地,应该没用防腐剂,但这些鱼体内的重金属如铅和水银肯定超标,不怕死者尽管吃。

青菜喷农药,大家都知道。现有几家生态农场提供提供无农药蔬菜,当然很好,但你要确定其品质,也愿意付较高的价钱。普通蔬菜,尤其是辣椒、芥蓝和西洋菜,含农药量极高,任你如何洗,也难以洗净。如果自己煮,还可慢慢浸洗,外面卖的 不论是餐厅、酒店或小贩,就别要求太高了。

我认为,健康的饮食之道,在于不偏食,不过量,并懂得适当搭配。因为

食物有些会相克,如虾与维他命C,蟹与柑橘,豆腐与菠菜,醋与牛奶,啤酒与汽水等。乱乱吃,就要“自己保重”了。记得多年前我任职某公广告部,为了促销产品,公司决定出版一本食谱。我们请来著名烹饪家写出食谱,其中一道是“灵芝鱼”,另一道是“田七洋参鸡汤”,名厨煮了请老板和相关职员试吃,大家都竖起大拇指。

食谱印好后,我拿一本给来自西安的食疗家过目。他一看目录,就老实不客气的指出∶灵芝煮鱼有毒,田七不可与洋参同煮!但食谱印出来了,怎么办?办法是照样派发,照煮者后果自负。

所以,讲到底,什么食物好,什么食物坏,得自己判断,而非只看“标签”。我们的标签文化盛行几十年,很多人已经完全失去对食物好坏的判断能力,而只会根据标签选择餐厅和食物。作为还不需受标签约束的华族,我们不好再以“快餐”标签来取代独立分析了。常旅游的朋友应该有这样的经验,到某卫生条件极差的地方旅游,想让肠胃“安全”,有一个选择就是进去风行全球、自己熟悉的快餐店,因为这些店给人们的共同印象,就是“比较干净”! ♣

(本文发表在2007年3月6日《东方日报》[东方名家]版)